院士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团队队伍 > 院士风采 > 正文

刘招君(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)

发布时间:2017-11-22来源:浏览次数:



刘招君

职 称 :  教授(博士生导师)

专 业 : 矿产普查与勘探


研究方向 : 层序地层学、沉积盆地分析、储层沉积学与油气田综合预测、 油页岩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

工作室 : 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主任,油气与盆地研究所所长


学习经历

1974年9月-1977年7月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本科

1979年9月-1982年7月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沉积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

1985年9月-1987年2月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系沉积学专业 访问学者

1991年9月-1992年2月 莫斯科石油天然气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 高级访问学者

1992年9月-1992年12月 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沉积学专业 高级访问学者


工作经历

1977年7月-1982年7月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助教

1982年7月-1987年7月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讲师

1987年7月-1992年7月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地质系副教授、副系主任

1992年7月-1995年7月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地质系教授、系主任

1995年7月-2000年7月 长春科技大学能源地质系教授、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

2000年7月-现今 网投十大信誉排名官网(中国)有限公司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

油气与盆地研究所所长,

吉林省“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”主任


学术兼职

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,国际沉积学委员会委员,中国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古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专业研究员,中国油母页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吉林省石油学会理事,吉林省专家协会理事,长春市第十届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。

研究领域与兴趣

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成矿理论


教学情况

1. 沉积学(本科生课)

2. 盆地分析(研究生课)

3. 层序地层学(博士研究生课)


承担项目与课题

主持过70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,代表性项目:

1. 满—绥断面域内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结构及沉积—构造演化,地矿部<八·五>重点攻关项目专题,1991-1994,专题负责人

2、非海相层序地层特征及方法研究,石油天然气总公司<九·五>重点攻关项目专题,1998-2000,专题负责人

3. 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沉积微相研究,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项目专题,1999-2000,专题负责人

4.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储层评价,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,2001-2002,项目负责人

5. 松辽盆地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盆山动力学研究,中石油大庆油田项目,2001-2003, 项目负责人

6. 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,国土资源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财政部项目,2004-2006, 项目负责人

7. 松辽盆地外围中、新生代相关盆地群成盆规律与构造演化史,国土资源部项目, 2004-2007,项目负责人

8. 抚顺盆地始新世古环境演化及油页岩成矿机制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2006-2007,项目负责人

9. 吉林省油页岩灰渣提取有色和稀土金属新技术研究,国家863项目,2008-2010,项目副负责人

10. 油页岩成矿富集规律研究,国土资源部重大创新项目,2008,项目负责人

11. 中国东北地区油页岩成矿富集规律研究,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, 2008-2009,课题负责人

12. 塔南凹陷南屯组—大磨拐河组细分沉积相研究,中石油大庆油田项目,2008-2009,项目负责人

13. 抚顺与桦甸断陷湖盆古湖泊学与油页岩富集机制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2010-2012,项目负责人

14. 东部重点盆地油页岩资源勘查与评价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,2008-2010, 课题负责人

15. 敦密断裂带油页岩资源评价与预测,国家潜在油气资源产学研用合作创新试点建设—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项目,2009-2013,课题负责人

16. 延边西部地区石油地质条件战略调查,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,2010-2012,课题负责人

17.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,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,2011-2014,项目负责人

18. 东北地区油页岩矿床类型及成矿预测研究,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,2012-2014,课题负责人

19. 松辽盆地及外围重点地区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,中国地质调查局,2014-2015, 项目负责人

20. 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油页岩潜力评价,中国地质调查局,2015-2016,项目负责人


荣誉奖励

2012年“中国油页岩资源勘查重大突破及其高附加值值利用技术”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,第一获奖人

2012年“中国油页岩资源勘查及综合利用技术”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,第一获奖人

2012年“大庆探区外围中-新生代盆地群演化与油气远景”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,第七获奖人

2011年《中国油页岩》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(图书奖)一等奖,第一获奖人

2007年“吉林省油页岩资源评价与综合开发利用”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,第一获奖人

2007年“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”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,第一获奖人

2013年“全国能源地质调查战略与选区研究”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,第七获奖人

国家专利

2007年“油页岩多孔隔热建筑材料”获国家发明专利,第一专利人

2007年“油页岩灰渣人工合成大理石及制备方法”获国家发明专利,第三专利人

2010年“用油页岩灰渣制备高纯纳米级二氧化硅的方法”获国家发明专利,第三专利人


代表性论文及著作

出版专著8部,代表性专著:

1.专著《中国油页岩》,2009(第一版)、2014(第二版),石油工业出版社,第一作者

2.专著《陆相层序地层学导论与应用》,2002,石油工业出版社,第一作者

3.专著《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》,2010,中国大地出版社,第一作者

4.专著《松辽盆地演化与海平面升降》、1994,地质出版社,第二作者,

5.专著《成因岩石学》,2004,公司出版社,第三作者

6.专著《中国发展油页岩产业的可行性》,2010,地质出版社,第五作者

在国内外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:

1.闽西南石炭纪沉积相分析——兼论古构造对沉积作用的控制,1983,长春地质学院学报,3:83-95

2.攀西裂谷湖泊浊流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,1985,地质出版社,(中国攀西裂谷文集),P258-273

3. К условиям осадкопления в готериве на горах датиль и шелудивая(Кроым),1987,《Геологня и Развелка》,12:105-108

4.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特征,1992,沉积学报,9(3):31-39

5.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Songliao basin,1993,Acta Geologica Sinica, 6(2):167-180

6.层序地层学的概念、进展与争论,1994, 世界地质, 13( 3):56-68

7.Мезозойско-кайнозойские тектоностратиграфические комплексы в зоне трансекта Маньчжурия-Суйфэнхэ и прилегающей территонии как отражение ге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эволюции региона,1997,Тихоокеанская геология,16(6):36-45

8.Meso-Cenozoic tectono- stratigraphic Complexes in the Manzhouli-Suifenhe transect zone and the adjacent territory as a reflection of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region,1999,Geol. of Pac. Ocean,14:857~870

9.Mes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featuresand its genetic analysis of Songliao basin, northeast China,2002,Тихоокеанская геология,21(4):18-25

10.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——以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为例,2003,沉积学报,21(1):150-154

11.中国油页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,2005,地学前缘,12(3):315-324

12.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,2006,公司学报(地球科学版),36(6):869-876

13.Oil Shale Resources and It’s Distribution in China,2007,China Oil & Gas,14(3):26-28

14.基浪堆积物(岩)地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,2008,石油与天然气地质,2008,29(1):11-18

15.中国陆相油页岩特征及成因类型,2009,古地理学报,11(1):105-114

16.抚顺盆地始新统计军屯组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,2009,岩石学报,25(10):2340-2350

17.古湖泊学研究—以桦甸断陷盆地为例,2010,沉积学报,28(5):917-925

18.陆相深水环境层序识别标志及成因解释: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为例 ,2011,地学前缘,18(4):171-180

19. Palaeoclimatic evolution during Eocene and its influence on oil shale mineralization, Fushun basin, China,2012,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,45:95-105

20. 陆相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:以东北地区中、新生代典型盆地为例,2012,公司学报(地球科学版),42(5):1286-1297

21.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Oil Shale Based on Well Log and 3-D Seismic technique in the Songliao Basin, Northeast China,2012,Oil Shale,29(2):128-150

22.再论陆相三级层序内四分方案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,2013,公司学报(地球科学版), 43(1):1-12

23.Tectonic and climate control of oil shale deposition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(Songliao Basin, NE China),2013,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,102:1717–1734

24. Oil yield and bulk geochemical parameters of oil shales from the Songliao and Hudian basins, China: A grad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,2013,Oil Shale , 30(3) :402-418

25.再论陆相三级层序内四分方案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,2013, 公司学报(地球科学版),2013, 43(1):1-12

26.页岩能源共生矿产成矿(藏)地质条件研究——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为例,2014,沉积学报,32(3):593-600

27. Depositional model and evolution for a deep-water sublacustrine fan system from the syn-rift Lower Cretaceous Nantun Formation of the Tanan Depression (Tamtsag Basin, Mongolia),2014,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,57:264-282

28. Geochemistry of the Eocene Jijuntun Formation oil shale in the Fushun Basin, northeast China: Implications for source-area weathering,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,2014,Chemie der Erde-Geochemistry,75(2015):105-116

29. Sandstone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Jurassic Emuerhe Formation from the Mohe Basin, China,2014,Geological Magazine ,151(5):850-863

30. Basin evolution and oil shale deposition during Upper Cretaceous in the Songliao Basin (NE China): Implications from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geochemistry,2015,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,149:9-23

31. Rare earth and major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Eocene fine-grained sediments in oil shale-and coal-bearing layers of the Meihe Basin, Northeast China,2015,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,97:(89-101)